我經常思考父母親要求孩子吃藥的畫面,也經常思考父母親強迫孩子吃飽的文化。

吃藥好正常,吃飽也理所當然。

不是尺度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過量的問題,是本質的問題。

即使是尺度的問題,標準在哪,吃藥的人永遠不會知道。

即使胃的容量有限,每天三餐,吃撐早已是家常便飯。

這個主題屬於教育議題,從社會教育到家庭教育都需要重新建構。

 

商家需要客戶,產品需要有消費者青睞,教育需要接受教育的受眾。

接受教育就是學習,學習來自一種向上爬升的力量。

學習是認知到不足,學習是知道還有進步的空間,學習是力求完美。

十個人裡面有七個人學習,另外三個人就會學習,環境可以營造學習的力量。

十個人裡面七個人不學習,另外三個人遲早不學習,就是樹上小鳥全飛走的道理。

從閱讀人口可以窺見目前社會的學習風氣,我從醫院人滿為患的盛況看到急速退步的學習態度。

 

吃藥和學習有什麼關係?吃飽和學習又有什麼關係?

學習的態度會領悟吃藥的弊端,學習者的思考認知藥物副作用的可怕。

飲食文化的發展不斷摧毀腸道菌相,吃飽文化不斷削弱腸道的免疫力。

有一個力量在抵制民間對於腸道菌相的覺悟,與其說這個力量源自於人性,不如說不學習的風氣才是罪魁禍首。

學習的單位是個人,接下來才是家庭和社區,學校和政府責任重大。

不學習風氣的背後存在商業的力量,政府多少和商業有所掛勾。

 

學習和腸道菌相又有什麼關係?想想腸道菌相在民間是多麼陌生的概念。

腸道菌相走樣是所有人類文明病痛的根源,牽動了腸道內分泌、免疫和神經系統。

腸道菌相失衡源起於多方因素,吃藥和吃飽即是彙整之後的重大歸納。

腸道菌相是重要學分,不是缺菌補菌這麼簡單的線性概念,必須是腸道生態的完整探索。

在缺乏學習力的環境中,民眾習慣在花錢買健康的念頭中糟蹋腸道健康。

越不學習,越不想學習,越容易在環境的誘導中遠離養生的本質。

 

被飢餓感牽引的生活作息沒有健康的腸道菌相,時間到了就要吃的習慣不會有健康的腸道菌相。

重視飽足感的人沒有健康的腸道菌相,每天吃三餐的人不會有健康的腸道菌相。

仰賴藥物控制病情的人沒有健康的腸道菌相,不吃藥活不下去的人不會有健康的腸道菌相。

上一代不學習,下一代何辜?上一代不精進,下一代無辜!

上一代不學習,下一代就不學習,上一代遠離學習,下一代失去見習的機會。

上一代不學習,下一代失去健康,上一代遠離學習,下一代失去重生的契機。

 

我輕鬆看待學習,嚴肅呼籲學習。

學習是通稱,可以沒有特定標的,只要願意,只要相信永遠都學不完。

 

(持續學習,永遠有另一件事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