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我們對於東西南北的觀感很明確,高速公路東西向不長,即使往東的北迴也是南北的走向。

出國進修會先有方向,經常是國家或城市,有些人甚至目標明確,就鎖定某一所學校。

工作也得有方向,必須是自己做得來的工作,必須是自己喜歡做的工作。

我在高中上工藝課的過程確定自己不是武術的料,文藝才是我的方向。

鑽研養生是生命早已內定的大方向,就像終身伴侶一樣,感覺不是我做的選擇,是生命的授意。

 

方向的概念不難懂,那麼原則呢?到底什麼是原則?原則和方向又有何不同?

方向是否可以調整?原則是否可以不停的變動?

我的心得是都可以調整,調整是過程,必須調整到不能再調整。

方向是大路,原則是細節,有了方向之後,再來制定原則。

譬如旅行或辦活動,有方向就會有目標,接著才決定交通工具和人數人選。

 

我的養生搜尋從營養調整到生命,存在很關鍵的覺悟。

我的養生體悟從外求調整到內證,出現很重要的提示。

大方向是身體之道,原則都依著大腦的意向和取向來制定。

姑息養奸的一定是大腦,開後門的也都是大腦,決定放棄的肯定不是身體。

在大腦和身體之間取得最佳平衡有賴不間斷的練習,大腦的角色是原則,身體的角色是方向。

 

生命就是能量,能量呼應了酵素和益生菌的存在,那是存在,不是創造。

身體是大自然,酵素和細菌是生命,這些都是養生的大方向。

斷食的重要性必須有身體、酵素、細菌三者的存在,斷食是方向,搭配酵益是原則。

生命定位和心情愉悅的方向從未缺席過,在事件和碰撞中釐清自己的生命價值和生存意義。

生命定位和健康脫離不了關係,融會貫通後更進一步明確生命的大方向。

 

對話的對象除了身體外還有自己,這是方向,是大路,不是原則。

為何需要對話?對話是溝通,是謀合,是同理聆聽,是取得平衡。

人際關係是幸福的重大指標,因為人需要被關心,因為人從關心服務他人而感受價值。

價值和健康之間存在綿密的互動關係,生命定位是大方向,對話是原則。

健康和情緒之間存在綿密的互動關係,情緒出現在對話互動的細節中,可是情緒的正負和生命定位是否明確不可分割。

 

原則即使必須調整,在執行過程中不存在妥協空間,調整原則不是妥協,經常性的妥協就沒有原則,也就不必要談原則。

 

(永遠守住100%原則比守住98%原則來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