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吃出生命力》推薦序:與波坦寇女士的人格與信念之心靈對話
簡單陳述2080法則的道理和運用,20%的人完成80%的工作,以學校一個班級為例,20%的同學被老師肯定,可是一旦必須推派代表參賽,則必須從20%之中繼續篩選其中的20%,如果還不足以有代表性,再做一次2080的運轉是很有必要的。當老師的人都知道優秀應該如何定義,愛讀書的人都知道好書該如何挑選,要我挑出令我敬佩的健康標竿,十個指頭很快數完,把我的實踐準則置入評鑑標準,2080跑個幾回,除了約翰羅賓斯,剩下波坦寇女士。
我愛閱讀,我讀哲學書和健康書,兩大範疇都涉獵中西。出版資訊讓我雀躍,讀到好書令我喜悅,在作者群的思想中遊蕩多時,我有機會體會到,健康書不應只是健康書。因為只談營養,顯然不是全面的健康陳述;只談健康,已經不是完整的健康概念;即便身心靈都涵蓋,作者的執行力與實踐心得也有必要讓讀者感受到。我推崇波坦寇女士,她刻劃信念的深度充分展現在生命中,尤其是對於慾望的拿捏與掌控,她深度記錄每一件發生在她生命周遭的個案,在觀察與思考中,不僅人生的價值與格局在提升,她對於經營健康的自信也與日俱增。
健康是什麼?如果你聽過上百種答案,我很誠懇的呼籲,忘掉你所有學習過的觀念,丟掉你所有陳年的主觀,暫時擱置你那無法被取代的專業知識,很認真的在波坦寇女士的邏輯中,進行一趟學習與思考之旅。我個人有機會在學習與闡述健康的過程中,體會與見證到一個絕對關鍵的因素,假想你跪在父母親之前痛哭,假設你有機會對著神父懺悔,就是把自尊完全揚棄的那一刻,就是在自我探索的課程中,很多朋友習慣主張的「察覺」。
為什麼波坦寇女士會提到「谷底」?很多人做不到絕對的謙卑或是完全的釋放,對應到我不經意要用自私或自大來形容人性,有點類似我們經常主張要用空杯的態度學習。就是經歷過谷底的人找到了重生,就是願意觸碰到心底的人做到了改變,我直接透過最通俗的字眼來說明,就是「認錯」,可是不需要面對他人,只要對自己一百分的坦承,很清楚知道不能夠再姑息自己,很明確告訴自己,不再有任何疼惜與妥協的空間。
健康就是一條和自己對話的路徑,是一段和自己身體合作的旅程,是那些放不下身段的人根本就無法體會的經歷,可能是是那些永遠都有解釋不完理由的人,一輩子沒機會擁抱的刻骨銘心。我經常奉勸無法割捨美食誘惑的朋友,把癌病和化療的痛提早稀釋到遠離美食的過程,即便一天作息中有三分之二的飲食應該被生食和輕食所取代。因為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重度汙染的環境,除了環境汙染外,我們的念頭也汙染,一旦做不到對自己的「犯行」精準的察覺,透過「莫非定律」來定奪,沒有任何僥倖的空間,老化與疾病只是先來後到而已。
全健康境界存在一種很簡單、卻很陌生的心理素質,在波坦寇女士的文字中,你必須很仔細的抓到她所體會的情境。主動與被動是很容易理解的相互關係,說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也可以很輕易被解讀,我們可以很客觀的檢視自己的心念與行為,針對健康的目標,我們可曾積極?我們可曾主動?光是念頭中就充斥著可以充分仰賴的對象,我所謂的心理素質就是管理自己的主控權,健康既是時間管哩,也是慾望管哩,好比人生的格局,別人可以提供機會,努力還是全靠自己。
波坦寇女士提出「生食12步驟」,完全是用心理素質所撐起來的行為步驟,生活在熟食世界的我們,可以選擇按照這些步驟去達陣生食境界,也可以像我一樣,用12章節的方式閱讀和解析。我主張健康要透過服務和分享,我主張健康要建立社群或團隊,回應了「獲得支持」、「感恩與寬恕」、「實現夢想」、「擁抱其他人的健康習慣」和「給予其他人支持」等步驟,孤獨是經歷健康的一段旅程,不應該是全部。尤其在抗拒誘惑的掙扎中,我們會需要家人或同伴的支持;在喜悅與感激的激盪中,陪在我們身旁的就是理念一致的夥伴。
人生際遇極其巧妙,四年前,我第一次以健康書作者的身分出國演講,抽空檔去逛了吉隆坡的大書店。第一本被我相中的就是波坦寇女士的這本著作,這本書也成為我日後分享生食的重要依據,之後,我成為「生食家族」的粉絲,也是他們重要資訊的固定訂閱者。不能否認,我依然不是一百分生食的執行者,以波坦寇女士「一分熟食戒律」的經驗法則分析,我遲早是被熟食再度征服的對象。所以我提出自我經營身體能量平衡的「健康週計畫」,我把「半日斷食」置入生活中,把「七日斷食」置入每一季的規劃中,把「三週斷食」安排在每年的行程中,針對拒絕美食的誘惑,我有一群超越顛峰的同好。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一本強調生食的書,如果你認為這本書的內容與你無關,如果你第一時間認為戒掉熟食不可能,你就是最需要閱讀這本書的人。因為生食是方向,不是目標;增加能量攝取是方向,增加酵素補給是方向,可是這些都不是你應該從這本書獲得的知識,應該感受的是波坦寇女士的態度與執行力。我極度確信,深度閱讀本書,不但對於健康的境界快速融會貫通,你將很自然的把健康的價值置入人生規劃之中,我回顧自己在健康方面的執行力,或許在潛移默化中,波坦寇女士的靈性早已常駐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