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維大師曾經在他的書中提到他要求兒子除草賺取零用錢,不只除自己家花園的草,還得去按鄰居的門鈴,爭取幫鄰居除草同時為自己賺到生活費。我不曾用這種方式教育兒子,因為自己從小從來都不需要去按鄰居的門鈴,長大後也不曾去按門鈴推銷物品。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知道為自己的生存負起全責,如果一個人從小就不害怕陌生,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勇於接觸新事務,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這是不是一種最有效率的教育?是不是一種高績效的生命投資?

 

參加成長課程的時候,當台上的講師要求每一位學員去主動和身旁的陌生學員打招呼,有人很進入狀況,有人就是對這種場面極度恐懼。想起在學生舞會的現場,有人會主動去邀舞,有人總是等對方來邀請,有人對自己展現極度自信,有人則深恐被拒絕很難堪。陌生的對立面是熟悉,不自在的對立面是舒適,熟悉是什麼?舒適是什麼?就是我們待得最沒有牽掛的象牙塔,很有可能就是導致作繭自縛的狀態,很有可能就是現代人永遠不知道健康真相的自由自在。

 

千瘡百孔是胃腸科醫師熟悉的腸道景觀,嚴格說更是大多數人的腸道生態,在身體每況愈下的同時,能想到的就是去找醫生幫忙補洞,沒有一刻想到可以透過生活作息的調整和改變。為何人們不願意認真考慮改變的潛在機會,因為改變要面對陌生,因為改變得經歷不熟悉的過程,因為對於未知的改變充滿恐懼的想像。人可以粗分為兩種,一種人喜歡交新朋友,一種人則不喜歡認識新朋友,其實後者的內心世界不會排斥交友,只是不喜歡交友之前那一段陌生的探索。

 

「我就是不喜歡那種型態」,「我就是不喜歡開口說話」,「你為什麼硬要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情」,這些言論我們都不會陌生,可能就是經常或掛在自己嘴上的陳述。你不想要改變,任何人都不能逼你,在從事養生教學的經驗中,深刻體悟到人的莫名執著,有人連改變的意願都沒有,有人只願意改變一分,有人改變三分後就暗示自己足夠,有人甚至把改變過程中的痛苦怪罪給建議他改變的人。

 

幸福只是一種想像中的意境,還是可以為自己爭取到的目標?健康無病痛呢?我們是否應該為自己爭取屬於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呢?針對民眾內心中的恐懼,答案歸納在我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所有記憶,源自於我們被灌輸的一個無可挑剔的單位,這個單位對於民眾的恐嚇和警告不曾減少和收斂過。恐懼多了,勇氣就少了;負面思考多了,正向的期望也就消失了;信心不見了,想要透過改變而獲得幸福美好的動念也就直接否定了。

 

擁抱陌生可以鍛鍊正向的勇氣,勇於說出心中的意見看法可以放大自己看到世界的景觀,這些和健康看似毫無關係,卻是大大有關。

 

(不要害怕陌生的道路,有時候那是帶你前往最佳處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