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03》 喜悅點
在探討文明重症的因果關係中,關鍵證據都落在人類的商法和既得利益中,來自於人類的聰明智慧和算計,最終在被動形成的生活習慣中堆疊出病灶。是否所有形成代謝症候的脈絡都已經浮上檯面不得而知,至少影響重大的因素都已經塵埃落定,食物添加和飲食習慣是重大面相,微生物生態和腸道之間的牽動是重大面相,肝臟毒垢和腸道宿便是重大面相,情緒壓力和睡眠品質是重大面相。
還有一大重要面相被科學家忽略,至少不是疾病科學研究的主力板塊,那是人類的思考框架和認知障礙。身為授課老師,我熱衷和學生互動,我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刻意為學生分類,卻很自然理出兩種學習類型。我把這兩種類型稱之為認知型和感受型,前者就延續自學生時代的學習方式,從教材學習以及記錄下來的叫做知識,後者則從授課者的態度和誠意去包裹學習內容,透過行動去擴大知識的面相。
如果我們所講授的是數學,光是教科書上面要學習的章節就是學習不完的知識,即使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方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所要吸收和演練的以知識面居多。養生這堂課的學習主軸一律回到生活中,學員必須從執行中反覆驗證和體會,在習慣養成和重覆學習中激盪出脈絡和希望,執行的動機源自於心的看見,執行成效源自於心與腦的深度交流。
執行自律養生必須要有明確動機,動機是心,不是知,有動機才會喜悅,有喜悅才會持續,喜悅是融通因果而且目標清晰的呈現。就以「喜悅點」來形容和身體深度互動的某一刻,因為貫通,因為心腦串接而有感動,因為居高臨下而發掘出高度自信。從「喜悅點」反觀所有認知型的學習成果,他們多半在學習過程中快速做出研判,或者用過去的經驗解讀,或者用自己的主觀判讀,最可惜的地方是腦隔離了心。
你熱愛你的工作嗎?透過喜悅點的經驗去分析時間、工作和心情之間的三角關係,從工作中是否學到東西,從工作中是否交到朋友,從工作中是否獲得喜樂,答案似乎就呼之欲出。透過紀律和身體互動,喜樂快速連結到信心,希望直接驅動對於旁人的關注,這是最純真的關愛,這是最真誠的利他行動。沒有把是否從工作中賺到錢列在喜樂的因子中,把身外之物和喜樂相連結的結果,喜樂會變質,把利他行動和利己目的相連結的結果,喜樂是認知,駕馭了感受。
(找到喜悅的位置,賦予其超越歡唱的機會,因為失去喜悅即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