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製造》未使用文章之九 療癒是身體的天賦
療癒是身體的天賦
身體從病況到康復是怎麼發生的?透過我成長的醫療背景語言,那是處方的功勞,那是醫生之所以有價值。
打針吃藥在我長大的空間是下樓就可以完成的事,不舒服的時候去樓下拿藥,生病就去樓下打針。
對一般民眾來說,療癒就是從家裡到診所的距離,比較麻煩的狀況就是從自己家到大醫院,那是民眾對於療癒的解讀。
拿起麥克風講課之後,我經常問現場的學員:服用一星期感冒藥之後康復,該感謝醫生還是自己的身體?
十多年經驗下來,早期感謝醫生的多,近年感謝身體的比例些許上揚,後者或許多少清楚我的立場,嘴巴說和實際認知也許是兩回事。
這個問題不再是我課堂中的提問,因為報名上課的人多半清楚這是一條學習身體之道的旅程。
回到關鍵的感冒療程,感冒需要仰賴藥物的人終究會是大量需求藥物的人,這些人占多少比例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健康水平。
我不再針對病毒或細菌和藥物的關係去論述感冒處方,重點不是處方有沒有意義,病患對醫生的信任才是問診的重點。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其實是民間醫療觀念的實質面貌,是一種有專業靠山的安全感,驅動民眾身心療癒的是信任所帶來的安全感。
我看慢性病醫療的存在價值幾乎就只能固守在安慰劑的心理層次,結果很多醫生反過來操控「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透過傲慢的姿態和恐嚇性語言破壞雙方的信任基礎。
「心理作用」到底有作用?還是說出這四個字的人所界定的沒有作用?
說到心理,不再是知識學問的探索,我的經驗是透過實做,做什麼?讓有斷食經驗的人輔導你斷食。
很多人從害怕斷食到熱愛斷食,轉折點只是願意上一堂課,聽過我闡述食物的本質後,豁然開朗,原來斷食不是全然不吃。
熟練斷食就是熟練身體的思考和立場,當你對自己的身體打開信任的開關,不可思議的「安慰劑旅程」就會展開,具備療癒力的「心理作用」就會啟動。
我在熟練每天和身體的相處後第九年,完成《初斷食》這本書的撰寫,在出版社正在編輯書本的某一天,領悟身體卓越的幾個字出現在腦海中。
「療癒是身體的天賦,健康是身體的天職。」我把這16個字放在書上的簽名頁。
為什麼這個角度的觀察這麼重要,認為自己的專業比身體還要厲害的屬於神級的醫生,他們還不清楚人體才是神級的作品。
前者自以為厲害,後者才是真正厲害。
談到療癒,不能忽略的幾大面向是演化、細菌、菌腦腸軸和免疫系統,我個人成長在講述細菌、發酵、能量、生命力、斷食的路上,途中被人體進化所保留下來的睡眠壓力所敲醒。
想分享的是,提到療癒,哪可以忽略掉睡眠這生命最重要的三分之一旅程?
我很習慣問最近感冒的人:「最近沒睡好?」,幾乎得到一致性的肯定答覆。
說到這,有一個問題再度浮出腦海中:「不愛自己的人要如何愛別人?」。
「睡覺和愛自己哪裡存在任何關係呀?」,在我面前有類似疑惑的,清一色都被我歸納成不愛自己的人。
大家都宣稱忙碌,大家都在忙不愛自己的事,疼惜身體當然是範疇之一,可是你還得問自己,讓你忙到昏天暗地的事情真的是你喜樂做的事?
療癒之所以複雜不好理解,就是因為我們被帶離它的根源好遠、而且好久了。
容我提一個題外話,表面上無關,可是在我的觀察中,這件事剝奪了太多人的快樂、健康和幸福,直接間接遠離療癒的本質,當然就影響到療癒的品質。
把時光往回倒帶50年、40年、30年,那個年代購買房子的人或是繼承那個年代房子的人笑看接下來的議題,多少近20年買房子的人為了守住不動產而牽動一生的身心平衡。
房子的價值幾乎凌駕生命的其他價值,房價拖累了生活品質,如果生命的重頭戲剩下賺錢養房,哪來機會反觀身體的需求?哪來機會思考幸福的定義?
買房子形同一種超級物慾,級數不同的物慾堆疊在生活忙碌中,我們完全忘掉身體在進行療癒,我們幾乎不曾以每日為基礎關注身體的欲求。
房價形同一隻巨獸,為了存活而必須餵養這隻巨獸,過程中的壓力和情緒有沒有可能反而養大了身體裡面不應該存在的巨獸?
我幾乎每週都會去誠品走走看看,在心靈圖書的陳列中,有機會看到「放過自己」的字樣,有機會看到「和自己和解」的暗示,也有機會看到「療癒」的方向。
經過每一家咖啡店,看到兩個人眼對眼開心的對談著,到處是這樣的畫面呈現,我聯想到「療癒」的情境。
微觀是我腦袋裡面最務實的療癒畫面,必須能夠觀到腸道黏膜內外的雙邊對話,那是療癒的根基,由細菌和免疫細胞聯手打造。
從療癒的根基看國防,必須從認識黏膜組織的第一線防禦釐清療癒的全貌。
菌、腦、腸的三方通話建構了身體的國安系統,從菌相到情緒,從歸屬感到幸福感,都由身體的國安系統完整的記錄。
讓工作和休息理出最佳的平衡,讓呼吸和睡眠調節出最穩定的情緒,讓汗水和多巴胺共同撰寫喜樂的樂章,讓身體的療癒天賦全然釋放。